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以优美的姿态向我们展示出他们独特的魅力,生生不息,源远流长。但如今它们却被物质堆建起来的高楼大厦阻挡在时代之外,它们离我们越来越远,远得好像要被我们遗忘了。

在我们对传统文化慢慢遗忘的今天,央视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综艺节目,向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的力量,让传统文化冲破了物质的藩篱,重新“发声”,走进人们的视野。

旧词配新曲,经典永流行。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立足于古代诗词这一传统文化的音乐类节目《经典咏流传》刷爆了朋友圈,重新燃起了诗词热。用优美的诗词配上流行音乐的作曲,和诗以歌,让人们领略了诗词的魅力,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蕴。这些深埋在历史的土壤中的诗词,借助歌手的声音重新“发声”,告诉我们它们是多么的让人心醉。

凤凰传奇霸气演绎《将进酒》,唱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那一时刻,我们仿佛看到了李白潇洒饮酒、豪放飘逸的谪仙模样;黄绮珊唱出的《定风波》,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经典咏流传》把我们耳熟能详的诗词带到我们眼前,让我们看到,听到,感受到,铭记住,对经典重现,让我们记起中国传统诗词,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弥久愈新的强大生机。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袁枚的这首名叫的《苔》的小诗,通过《经典咏流传》,结束了三百年的孤独,出现在大众视野前。乡村教师梁俊和贵州大山的孩子们质朴的声音唱出的这首诗,深深烙在了人们心里。这首诗虽然小,但蕴含着巨大的力量,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却唱出了令人无比感动的天籁。一夜之间,孤独了几百年的小诗爆红,网络上接近5000万的点击量向我们说明了这首诗的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

《经典咏流传》让我们了解的不了解的诗词重新“发声”,为人们所铭记,让传统文化用唱的方式重新“发声”,让经典永远流传。除此之外,央视也用演的方式让传统文化重新“发声”,让国家宝藏被我们了解传承。

演绎前世今生,传承国家宝藏。2017年年末,央视耗时两年制作出来的大型综艺《国家宝藏》强势进入人们视野,立足于中华传统文化,讲述文物的前世今生,让我们了解到文物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的力量。借助明星“国宝守护人”演技的力量让传统文化重新“发声”,9大博物馆的27件镇馆之宝背后的故事在舞台上演绎出来,使观众不仅知道文物,也了解文物背后独特的传统文化,与观众一起在一眼万年中,领悟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和自豪。玉琮、云梦睡虎地秦简、云纹铜禁、大克鼎……这些存在历史中的文物通过明星演绎,专家讲解,一夜之间“活”了过来,这些快要被人们遗忘的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出了蓬勃的生命力,大放异彩,用不可被忘记的强大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了解,铭记。《国家宝藏》让我们辉煌灿烂的传统文化用演的方式重新“发声”,那一个个经典的故事传奇,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好与力量。

十九大报告强调:“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这种文化自信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如果一个国家慢慢遗忘了自己本土的传统文化,那么这国家就会变得脆弱不堪,一击就倒。所以在传统文化被遗忘的今天,我们急需让传统文化重新“发声”,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人们所永远铭记。

《经典咏流传》让先人远香,至今仍酣。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诗词重新“发声”,历久弥新,让我们了解记起。《国家宝藏》让古人技艺,至今仍传。文物背后的传统文化重新“发声”,辉煌灿烂,让我们理解铭记。央视用综艺让传统文化冲破物质藩篱,重新“发声”。作为中国神州大地的炎黄子孙,我们不能让我们独特的传统文化在被遗忘中消失殆净,我们应该以骄傲坚定的姿态去守护住我们宝贵的传统文化,去传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雷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