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们早已习惯科技给电影、展览等艺术形式带来的种种改变,3D技术、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多媒体设备甚至超越了感官上的刺激,开始影响到艺术家们的创作理念,相较之下,音乐,特别是古典音乐,似乎一直游离在这个话题之外。未来的音乐到底何去何从?日前,一场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举办的《中国十二生肖》“3D未来音乐会”给予了一种可能的畅想:女高音歌唱家陈笠笠演唱,人工智能伴奏,虚拟主持人主持,多媒体手段丰富而炫目,尤其让观众感到惊艳的,是类似影院全景声的“3D音乐”带来的全然不同的听觉感受。
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历史,从中世纪的圣咏到工业革命冶炼技术出现后的交响乐以及后来因电子设备发明而产生的电子音乐、计算机音乐,音乐形态的变化一直和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技术革命息息相关,“3D音乐”就是音乐与最前沿科技的结合。作为国家艺术基金的支持项目,《中国十二生肖》组曲第一次展示了中央音乐学院专家团队十几年来在3D音乐领域的科研成果。
据组曲的作曲李小兵教授介绍,3D音乐目前可以分为两种大致的类型:原创3D音乐和传统音乐录制成的全景声音乐。原创3D音乐由传统学术型电子音乐发展而来,运用声音在各个方向和各个维度参与来组织和表达,只要艺术上站得住,一切皆有可能。通常来说,当观众坐在音乐厅里,乐队的声音都是由面前的舞台发出,但在3D音乐的语境下,乐队的声音可能从后面甚至上方传来,不同的维度、方向和空间内,这些声音可以交互甚至产生对话。传统的作曲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挑战,那些曾经“不和谐”的音程在3D空间内也许会找到新的位置,配器也需要重新考量,《中国十二生肖》组曲已经开始尝试这种创作方式。全景声音乐是当下普遍流行的3D音乐的形态,它采用全景声录音话筒,收录音乐厅内各个维度的声音,回放作品时,便会产生如在音乐厅现场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未来其实已经来了”,李小兵相信,3D音乐一定会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目前,大部分影院和家庭影院的设备已经升级到了全景声的要求,这为3D音乐的普及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我相信,未来的音乐厅或者歌剧厅一定会有3D音响的概念。”